也许在理想汽车眼里,它们的车主,处在智力缺
另说试驾车用了试制件,量产件强度是(试制件的)2.5 倍,可以适应这种工况。这就更可笑了,性能不一样的试制件你制它干嘛?TT,PP,VP,MP,各个阶段的样车都应该是什么状态,干什么用的?
2020 年,理想汽车的交付量稳步提升,赴美上市也十分顺利,但断轴事件,却让初出茅庐的理想汽车饱受争议——2020 款理想 ONE 但在短短 9 个月不到的时间发生了 4 次断轴。
实际上,理想汽车在 2015 年成立时,对外宣传了两种产品形态,一种是「小而美」的智能轻电车 SEV,另一种是「大而全」的增程式 SUV,前者主打市区通勤,后者负责扩大出行半径。
自获得新能源整车生产资质以来,理想汽车目前总共推出了三款车型,2020 款理想 ONE、2021 款理想 ONE,以及理想 L9。
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,SEV 胎死腹中,理想 ONE 成为了创始人李想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。
但面对接二连三的断轴,这样的说辞显然站不住脚,在舆论压力之下,理想汽车不得不妥协,为用户提出了「免费升级下摆臂」的方案,而后,又遭遇了一轮口诛笔伐——
美国作家 Tom DeMarco 在《人件》中写道:
面对质疑,理想汽车起初表示理想 ONE 的前悬架下摆臂由成本更高的「复合材料」制成,其刚度要强于钢制或铝制下摆臂。
此外,量产版理想 L9 本周还被曝出部分车辆存在方向盘跑偏,且难以矫正的情况,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而在面对 2021 款理想 ONE 的电机啸叫问题时,理想汽车并没有通过召回解决问题,而是选择了与车主「私了」。
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,韦氏成人智力量表(WAIS),由美国医学心理学家 David Wechsler 于 1955 年编制。1981 年,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完成了基于 WAIS 的修订工作,推出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(WAIS-RC)。
去年 6 月,突如其来的新款理想 ONE 也让刚提车不久的车主猝不及防,虽然新车的售价贵了 1 万元,但在配置上对老款形成了碾压之势,遭到大量车主声讨。
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一位在 8 月 31 日购买了理想 ONE 的准车主表示,在试驾过程中,销售人员明确告知理想 ONE 的价格全国统一,且不会降价,结果官方第二天就公布了降价、停产的消息,他认为理想汽车如此行为构成了欺诈,要求退款退货。
尽管在法律层面,理想汽车并无过错,但利用与消费者的信息差来实现利益最大化,无疑对理想品牌造成了极大的损害。
「90 公里时速过 20 厘米的坑」,20 厘米什么概念?您的离地间隙也没这么大吧?
给自家法务部门开一个官微,并在建号的第二天,发布了两条起诉通告。
否则问题怎会如此之多。
从前文的理想汽车产品规划中可以看到,理想汽车原本计划在 2023 年才推出 X 平台的第二辆 SUV,也就是理想 L8,但如今,理想汽车不得不将其提至今年 11 月发布,且发布即量产。
有如此诉求的车主不在少数,截至发稿,理想汽车近 30 天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已经达到了 2221 次。
在 8 月 15 日的理想汽车二季度业绩电话会上,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透露了一个消息:理想 L9 对理想 ONE 的销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。
回顾理想汽车这几年走过的路,可以发现,理想 ONE 这一款车,养活了一整个车企。
把有问题的东西换掉,也能叫「升级」吗?
有意思的是,天风证券的报告显示,2021 年,理想汽车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占比,刚好也是 6.7%。
2021 年 7 月,38 号车评中心在评测 2021 款理想 ONE 时发现,在燃油优先模式下,理想 ONE 的发电机会出发出极为刺耳的高频啸叫。他猜测,这是理想汽车为了降低成本,在改款车型上更换了一些硬件和相应的供应商,从而带来了啸叫问题。
面对如此大的资金压力,李想还能寄希望于理想 ONE 吗?显然不能。
是的,这统统都是要钱的,钱从哪来?无休止的融资?答案当然是理想 ONE。
目前,理想常州一期工厂的年产能仅为 10 万辆,产能压力非常大,要满足理想 L8 和 L9 的正常交付,理想 ONE 的停产就成为了必然。
压力不会让人工作得更好,只会让人工作得更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