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BTI人格测试为何走红,是心理学还是智商税?

你做过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吗?
近期,韩国正在热播一档社交观察类综艺,节目将16种MBTI人格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,观察其碰撞出的化学反应,节目播出后收视异常火爆;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也曾在采访中透露,她做过MBTI测试,结果显示自己是INTJ(专家型)人格;在许多人的社交平台上,自我简介页面会标出自己的人格类型……
以前年轻人见面聊天可能会聊星座,现在社交开场白通常会讨论MBTI人格类型。在社交平台上,MBTI性格测试逐渐成为新晋社交话题和流量密码。作为诸多性格测试中较为流行的工具,每年有超过 200万人次参与MBTI测试 。截至记者交稿,微博上关于MBTI的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,超话人数达1.4万人。
MBTI性格测试为什么这么火?这是心理学还是玄学?利用MBTI测试来找工作和相亲靠谱吗?对此,记者展开采访梳理报道。
是心理学,还是玄学?
“我是infp(哲学家类型),我男朋友是enfj(教导型),有测试分析说我们是很般配的类型。”陶芝芝在社交平台上测试过MBTI性格测试,她告诉记者,她很信服MBTI的测试结果,认为结果分析是比较符合她的特征的。
像陶芝芝一样,许多网友认同测试结果,并将自己所属人格类型挂在社交平台或求职软件上,以期吸引同类人,以及以此为据,寻找适合的工作甚至规划人生。不过,也有部分网友对测试结果持反对意见,他们声称在不同的测试里面人格类型也不尽相同,让人质疑测试的准确性。
MBTI测试到底是什么?测试结果有心理学依据吗?
实际上,MBTI测试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,后经凯瑟琳·布里格斯和其女儿迈尔斯深入研究而发展出MBTI人格理论,并编制了相应的人格类型测验。
MBTI测试将个体行为差异分为四个维度,包括精力来源、信息获取方式、决策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取向。每个维度包括两个方向,分别是外向型(E)-内向型(I),实感型(S)-直觉型(I),情感型(F)-思考型(T),判断型(J)-感知型(P)。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倾向组合起来,便形成16种人格类型。
重测率是心理测验的重要指标之一。据统计,在1200名测试者中,MBTI重测率为57%,仅有17%的人承认它的解释力。而合格的心理学测试至少要达到50%。
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彭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MBTI是一种普遍的人格测试量表,心理学领域这样的人格测试量表很多,比它更为出名和准确的还有卡特尔16PF(16人格)测试等。“MBTI测试走红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都渴望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,就像以前流行的星座也是这个原因。MBTI测试不是玄学,它的优势是比较方便、简单,题量相对较少,更宜于操作,属于正规的心理学测试,比星座更有可信度。”
广州昭阳医生心理咨询师黄铁权认为,公众具有从众心理,比如近期网上刷屏的MBTI测试,有运营者推广测试,测试有话题度、有热度,公众可以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、行为方式、优缺点等,因此成为了大家的饭后谈资。“值得注意的是,测试或许有纾解焦虑、‘润滑'社交的功能,能够帮助人们找到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,但测试结果没有一劳永逸的终极答案,不应神化心理测试。”
当性格测试成为消费品
通过MBTI测试,可以了解个体的处事风格、行为特点、职业潜质等,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,为企业和用人部门提供人事决策建议,对不同类型员工进行合理搭配及管理等。
从塔罗牌、星座、到MBTI测试,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测试的讨论中,甚至卖货博主也想尽办法蹭热点带流量,这些也侧面佐证着性格测试的火热。不可否认的是,许多机构已经瞄准性格测试的商机,性格测试也从测试领域发展成一门生意。
记者在网站和社交平台上搜索MBTI测试,搜到了各个版本的测试链接,五花八门的测试来自于不同的心理服务机构,有9题、28题、93题等版本可供选择。为了解锁答案还有一些门槛,有的测试需要看半分钟广告,有的需要关注公众号或博主,有的则需要付费才能解锁完整测试和答案,费用从几元到百元不等。
心理测试的潜在市场不容小觑。在社交网络和知识付费的发展下,记者在购物平台搜索有关MBTI性格测试的链接,价格有2.98元的、9.99元的,测试的单价不贵,付款用户已超过1000余人。